預計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例題考點提示] 預計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經典例題] 甲公司07年度發生下列有關或有事項的業務,分別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 (1)甲股份公司應該合同違約被A公司告上法庭,2007年12月31日法庭還沒有作出判決。甲公司在咨詢了法律顧問以后終判決后可能賠償的金額在1000萬到1500萬之間,另外承擔的訴訟費用為50萬,在這場訴訟中,甲公司勝訴的可能性為30%,敗訴的可能性為70%,作出資產負債表日的分錄。假設在資產負債表日后(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甲公司獲得更進一步的消息:需要賠償的金額很可能為1500萬,作出這個時候的調整分錄。 (2)甲公司07年初為關系單位B公司的2000萬貸款提供50%債務擔保,至2007年12月31日,B公司因發生嚴重財務困難,被銀行告上法庭,經過咨詢律師后甲公司預計可能承擔的賠償存在以下幾種可能:賠償500萬的可能性為30%,賠償800萬的可能性為50%,賠償1000萬的可能性為20%,作出資產負債表日的會計分錄。假設資產負債表日后(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獲得進一步信息表明:賠償500萬可能性為50%,800萬可能性為20%,1000萬的可能性為30%,作出相應的調整分錄。 [例題答案] (1)資產負債表日應該確定的預計負債=1250+50=1300 借:營業外支出 1250 管理費用 50 貸:預計負債 1300 資產負債表日后應該確認的預計負債=1500+50=1550,所以應該追認250萬的預計負債: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外支出 250 貸:預計負債 25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3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250×33% (2)資產負債表日應該確認的預計負債=800 借:營業外支出 800 貸:預計負債 8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800×33% 貸:所得稅費用 800×33% 資產負債表日后應該確定的預計負債=500,應該減計預計負債300萬: 借:預計負債 3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外支出 3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300×33%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00×33% [例題總結與延伸] 或有負債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時候可以確認為預計負債。預計負債的確定中需要了解一下的是關于預計負債金額的確定。 對于給出的金額是一個連續的區間的情況,那么金額應該是按照平均數來確定,這個其實就是連續的等可能事件中的期望值的確定方法。比如未決訴訟賠償的金額范圍是100萬200萬之間,那么確定預計負債金額=(100+200)/2=150萬。 對于給出的金額是幾個不連續的金額的,而且每個金額的可能性是確定的,如何確定預計負債需要區分兩種情況:一是涉及單個事項的,那么應該是按照可能性高的金額來確定預計負債;如果是涉及到多個事項的,那么確定預計負債的金額應該是按照各個可能性的期望值來確定。比如未決訴訟的賠償金額為下列幾個可能性:100萬可能性為50%,150萬的可能性為30%,200萬的可能性為20%,那么預計負債應該確認的金額=100。 或有事項一個很可能的情況就是和日后事項相互結合,如果在資產負債表日后得到了關于或有事項更進一步的信息的時候,應該作為日后調整事項追溯調整報告年度對于預計負債或者是基本能夠得到補償的資產確認,另外一般還會涉及到遞延所得稅的問題。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處理,題目中一般都會給出確認的預計負債在實際支付的時候是否能夠稅前扣除,如果是能夠稅前扣除的,那么會計上和稅法的處理存在一個時間性的差異,資產負債表日就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了;如果該筆賠償預計在實際支付的時候不能夠稅前扣除,那么該差異屬于非暫時性差異,不能夠確定遞延所得稅。
[知識點理解與總結] 1、或有負債: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者不發生予以證實。這個不確定性不僅指是否需要支出款項,還涉及到結果能不能可靠的計量兩個方面,只有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基本確定。 2、或有負債是不能確認為負債的,但是滿足條件之后是能夠確認為負債的,所以有的判斷題目說或有資產可以確認為負債是不對的,必須要滿足前提條件才能夠轉化為預計負債,這個一定要注意一下。 3、另外關于預計負債的確認上,對于一個事項的發生有多個可能性的需要按照可能性大一種情況來處理。比如對于一項未決訴訟:勝訴的可能性為40%,敗訴的可能性為60%,那么該事項應該是按照60%的敗訴可能性來對待,應該是按照相關的金額確認預計負債。 4、關于或有負債金額如何確定的問題,一般題目中都會給出具體金額,至于上面提到的有關各種概率條件下期望值的計算僅僅是作為一個了解,只有可能會在選擇題目中出現。 5、或有負債如果預計可能性比較大,金額比較大的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進行列報。需要列報的或有事項都是對于企業產生較大經濟影響的事項,這個影響要么是性質比較重要,要么是金額比較重大,可能會影響到了報表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對于或有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等情況。 [容易犯錯的地方] 1、或有負債不能夠確認為負債,只有滿足一定條件之后才能夠轉化為預計負債。 2、需要列報的或有事項都是對于企業產生較大經濟影響的事項,或有負債也是如此,對于可能性比較大,金額比較大的事項需要列報,重要性程度取決于金額和性質兩個方面的因素。 [錯題舉例] 判斷:1、或有負債可以確認為企業的負債。(X) 解析:或有負債在滿足一定條件以后可以轉化為預計負債。 2、或有資產都需要在報表中列報。(X) 解析:披露的要求除了可能性之外就是金額或者性質的問題了,應該說是除了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情況都應該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