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有理還是沒理?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有理還是沒理?對職業教育領域從業者和職業院校的學生們來說,職業資格證書是一道難以繞過去的坎。一直以來,職業院校推行的“雙證制“,其實就是指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那么,自2013年起國家推進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清理,到現在已經分7批次取消了共434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154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280項。已取消70%以上。這件事情,很值得關注。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
百度百科里是這樣介紹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國家證書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通過國家法律、法令和行政條規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來推行,由政府認定和授權機構來實施,在全國范圍內通用的,對勞動者的從業資格進行認定的國家證書。它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是對勞動者具有和達到某一職業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標準,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憑證,是職業標準在社會勞動者身上的體現和定位。
我們從上面這段話里可以看出幾個關鍵點:
其一,是法律、法令和行政條例為依據的,政府推行的,具有公信力。
其二,全國范圍通用,表明勞動者具體某一職業的學識和技能。
其三,要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方式取得。
關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的兩種觀點
正方的觀點:
1、阻礙了社會人群的創業創新,抬高了進入門檻。
2、依附于職業資格體系和職業資格鑒定體系之上的考試,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制造了考試”經濟“。
反方的觀點:
1、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和學歷體系一樣,是一種信息機制,取消之后,只會令集中考試的”成本“轉嫁給了企業用工單位的信息篩選和人員鑒別過程之中。如果說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精減70%,那么學歷體系中的專業門類是否也可以取消70%呢,對于后者,大家顯然第一反應是說不,那對于前者,我們是否可以豪無疑慮的說YES呢。
2、職業資格證書分為水平評價類和準入類兩類。其中有相當部分證書是應行業實際所需自然催發出來的,取消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比如,近熱議的會計上崗資格證書是否要取消,就引發了相當激烈的討論。支持保留和支持取消的都例舉了很多支撐本方觀點的依據。
3、關于水平評價類和準入類兩類證書的界野,雖然經過了論證,但論證其中本就存在專家的定性裁量,未必準確,在改革一項事物的時候,有兩種方法可以考慮,一種是單刀直入,先改再說,一種是不能判斷后果,謀定再動,對于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改革,感覺稍顯倉促。試舉一例,在幾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目錄的討論和征求意見中,有一輪是將茶藝師取消而調酒師保留,全國茶藝協會的同志詫異非常,聯名上書,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輕此而重彼,似乎裁量失去了尺度,后來人社部終于納諫如流,予以保留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我們的觀點
其一,政府要管住那只“閑不住的手”。
這句話要從正反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新設。一方面是指清理。政府都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任意新設,也不要隨意清理。
其二,市場已經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好了的問題,不要再回到行政的思路上來調整。
準入類的,要有法律、法規和條例、政府規章依據,妥善予以保留。
水平評價類的,只要社會上存在成熟產業,真實所需,好不要清理,而是任由市場來滌汰,不要只是為清理掉一個”職業資格的名詞“而強作清理。但對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政府必須做到一個前提,絕不允許附加強制的就業進入門檻,這一點,與上面準入類的完全不同,準入類,因為關系到國民財富、安全,必須捆綁了就業準入制度。
其三,盡快建立起后繼的技能水平評價制度。
一個有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和技能人才選拔機制體系,必須建立一種良好、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學歷體系是一種有效的人力資源、生產力信息反饋機制,現有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也是,但在國家對職業資格證書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清理之后,留下的技能人才選擇的信息機制空間,需要用新的體系來填補。否則,市場機制的調節將會產生問題。相信政府部門的智慧,這一天應該馬上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