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擴大優質職業教育供給”。因此,如何踐行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要求,到2020年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成為了廣大職教同仁必須以行動來回答的問題。你想做更多的了解嗎?河北技校網馬上為大家呈現!
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在“大起來”之后逐漸“強起來”了,規模、質量和效益取得長足發展,在世界職業教育之林中異軍突起,基本形成了大國職教的框架體系。但是,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職業教育的質量之路尚遠,雖然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基本形成,質量年度保障制度開始實施,以保證質量為追求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也正由試點向全面實施推進,但從總體上講,從國家到地方到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還不健全,外部質量保障體系還不完善,職業教育的供給質量與人民群眾的需求、與黨和國家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推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要從技術應對走向文化應對的境界。
一是增強“四個自信”,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
我國職業教育源遠流長,可以認為古代的“學徒制”職業教育對“四大發明”做出了應有貢獻。近現代以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光彩熠熠,其“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宗旨,以“謀個性之發展”為首要的職業教育目的觀,已經經受了歷史和世界空間的考證。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進一步指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的道路基本開辟、理論基本形成、制度基本建立、文化基本積淀,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前行,優質職業教育供給的愿景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二是激發發展活力,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國家制度體系。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是制度體系。制度體系的“形”是法律、法規、政策、規章、標準、辦法等,在管理中屬于“器”的范疇,不具使人內化認可與自覺行動的功能。因此,我們所要追求的,應是制度體系的“魂攝力”和“神蘊功”,在管理中屬于文化的范疇。要通過培育、弘揚“工匠精神”,大程度地摒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之類不適宜于社會發展的古代文化,正面塑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讓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成為社會教育消費的理性選擇。
三是應對新業態,發展新職教,樹立新的職業教育質量觀。
我國正奮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偉大征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前10年發展綱要“中國制造2025”已經謀就,曙光在前。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教育,鮮活的職業變革呼喚創新的職教發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理念必將迎來大轉變的時代,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資源建設、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的改革時不我待。職業教育質量不僅關乎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更關乎民生改善,甚至關乎若干代不對學術但對物事感興趣、有天賦的青年的就業和發展。
因此,職業教育回應國家質量行動計劃,應堅持以質量為第一價值導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以滿足人民群眾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為根本目的,繼續沿著黨的十八大確立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道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