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東方家政中等專業學校 我校是石家莊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的一所民辦職業學校,學校占地230畝,建筑面積51000平方米,在校生2280人,教職工136人。學校的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河北東方電腦職業學校,自建校以來,共計培養各類計算機人員6萬余人,為河北省的計算機推廣普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我校于2004年8月更名為石家莊東方家政中等專業學校。近年來,我校瞄準專業化家政服務員緊缺的市場需求,把培養有文化、有技能、有修養的家政服務員與教育扶貧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結合起來,面向貧困地區開展了“萬人上學、萬人就業、萬戶脫貧奔小康”的教育扶貧行動,走出了一條以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與職業中介服務結合,通過職業教育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的辦學路子。目前已有來自河北省52個貧困縣的1700多人在校學習家政服務專業,有780多人走上家政服務工作崗位。 一、瞄準家政市場,及時調整專業 隨著計算機的推廣普及,計算機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各類教育機構“蜂擁而上”,爭搶這塊“蛋糕”。到2000年,我校的生源數量已從幾年前每年培訓10000多人大幅下滑到每年培訓不足3000人。是坐以待斃,還是另辟蹊徑,成為我們考慮的首要問題。 我們從2001年開始關注我國的家政服務市場,并對此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市場調查,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進行實地調查,發現我國的家政服務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未來幾年,我國將有1500萬個家政服務崗位空缺!家政市場每年有近100億美元的錢沒人掙!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家庭服務人員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目前家政市場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貧困地區,她們文化水平偏低,不會說普通話,缺乏家政服務技能。不能滿足一些高收入家庭對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的需求。盡管如此,家政市場也完全是賣方市場,全國各大城市家政服務人員緊缺的狀況從來沒有緩解過。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我們果斷決定調整專業方向,創辦家政中專學校,搶占家政教育的制高點。
二、關注弱勢群體,開展教育扶貧 目前我國約有3000萬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他們的年人均純收入低于637元;而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000元的貧困人口已超過1億人!他們中的年輕人,大都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被擋在了校門之外。
根據社會調查,我們認為在1億貧困人口和1500萬個就業崗位之間,職業教育一定可以大有作為。我們決定以初中畢業后因家庭貧困不能升學的貧困女孩為主要招生對象,以就業形勢好的家政服務為主要專業,以家政市場的“高端”需求為突破口,探索一條民辦職業教育的新途徑,通過職業教育,在貧困地區和就業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貧困地區的青年學生想上學深造,但交不起學費。學校收不到學費,也開不起這個專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對貧困地區年人均純收入低于800元的貧困生,入學不交學費和住宿費,實行“零門檻”入學,讓其接受2年制家政中專教育。待其畢業上崗后,再向學校返還一半學費。力爭在5年內用這一方法培養10000名家政服務人員,從而帶動10000個家庭脫貧。
三、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技能訓練
我們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的家政服務人員,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家政服務理論知識,具有嫻熟的家政服務技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學生只有具備綜合性高素質,才能適應家政市場需要,才能上崗就業。 1.創新教學方法
從計算機學校到家政學校,其專業跨度之大可以想象。我們在教學方面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根據家政市場需要開設課程。我們根據家政市場需求,經教育行政部門同意,開設了20多門課程,除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公共課程外,專業課有:家政服務員文化修養、社交禮儀、家庭烹飪工藝、食品營養、家庭護理與保健、嬰幼兒教育、思想與心理教育、衣物洗滌熨燙與保管、家居保潔、家庭裝飾、家用電器及計算機使用、家政服務員實用英語、茶藝、插花、花卉種植、寵物喂養等課程。二是積極培養專業教師,我們近幾年多次組織教師到北京、深圳的家政公司去實習和培訓,先后有13名教師與學生一起入戶去當“保姆”,親身體驗家政服務員的感受,提高教學水平。三是組織教師編寫家政教材,經過2年的教學實踐和入戶實習,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家政教學經驗。我們組織教師編寫了11本家政專業教材,為教學提供了實用的資料。四是收集實習案例,在學生入戶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進行現場指導,一方面讓學生把遇到的問題和親身經歷寫成實習案例,并將其編輯成冊,這對幫助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問題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強化技能訓練 家政服務涉及家政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要求家政服務人員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嫻熟的技能。為此,我校把強化技能訓練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充實實習操作設備。已經建有切配操作室、烹調操作室、零點操作室、烹飪綜合操作室、面點操作室、護理保健操作室、茶藝操作室、插花操作室、洗衣操作室、熨燙衣服操作室、計算機操作室。不僅可以增加實習操作的項目和內容,而且可以達到一人一臺(案)。二是加大技能操作的課時比重。各專業課都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講授理論和實際操作的課時比達到1∶1或1∶2甚至1∶3。有些課就搬到實習操作室,邊講邊練習。經過大量的技能訓練,這些沒見過世面甚至沒走出過大山的學生,較熟練地掌握了家政服務的各項技能。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教育同樣要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強調德育。我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形式是課堂講授和課下開展談心活動。教育內容主要針對社會上一些人對家政服務工作的偏見可能對學生造成的影響,開展了三項教育:一是樹立正確就業觀教育。讓學生們懂得社會人群分工不同,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服務的,家政服務只是一種社會職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二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們懂得脫貧致富不能靠別人施舍,要靠自己艱苦奮斗,只要抓住機遇,刻苦學習,掌握技能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職業道德和社會誠信教育。讓學生們懂得家政服務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愛心、奉獻、誠信”六個字,只要我們恪守職業道德,就能扭轉社會上一些人對家政服務工作的偏見,贏得人們尊重與愛戴。經過艱苦細致的政治思想教育,絕大多數學生轉變觀念,認同了家政服務工作。0205班學生魏美麗在實習中頗有感悟,她說:“命運和機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要戰勝一切困難,去面對我的人生,我堅信自己能行”。在深圳實習的學生們得知一位叫婧婧的10歲殘疾女孩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失學,家長又無力負擔家政服務費的情況后,一致決定免費提供家政服務。戎二芬同學代表大家走進這個家庭,終于讓婧婧重返校園,這個無私奉獻的舉動受到深圳市民的稱贊,也在人們心中樹起了“東方家政”的形象。去年11月首批實習學生出發時,自發喊出了“熱愛家政、無私奉獻、爭做強者”的響亮口號,這12個字代表了全校學生的共同心聲,也是我校德育教育成果的結晶。 四、建立家政公司,搞好學生就業 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我校決定走出一條把職業教育、職業中介、學生就業相結合的一條龍服務的新路子。在建立東方家政中等專業學校的同時,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丑小鴨”家政服務商標,并成立了丑小鴨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我們計劃在全國建立“丑小鴨”家政服務連鎖機構和就業服務中心,建立規范的市場運作體系。
目前,我校已在北京、深圳、石家莊等大城市建立了就業服務中心,負責對實習和畢業生進行日常管理和家政知識、技能的再教育,負責處理學生、員工和雇主之間糾紛,依法維護他們的權益。我們采用電話家訪、上門家訪、集中活動等多種形式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服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由于公司的積極運作,我校首批家政中專生赴深圳實習,在當地引起轟動,被提前預定一空。接下來我校又收到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城市爭聘第二屆學生的大批“訂單”。
五、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明顯
1.教育扶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到我校上學的多數學生,因為家庭貧困原本已經放棄了繼續上學的念頭,其實,她們中有的很優秀。我們的教育扶貧行動給這些貧困孩子創造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就業機會,圓了她們的上學夢。在2002年9月我校第一屆家政班開學典禮上,300多名貧困女孩淚流滿面,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學校給了她們這次學習機會,那場面使每一個在場的人心靈都受到了震撼! 我們的教育扶貧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民盟中央、教育部以及省市領導先后到學校視察。省教育廳、省扶貧辦、省婦聯和石家莊的有關部門分別發出文件,要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我們的工作,組織貧困家庭的子女到我校學習。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摩洛哥等國家的10名志愿者到我校義務為貧困生上課;海爾集團先后2次向學校捐贈家用電器;好利來公司一次就向貧困生捐贈了5萬元的月餅,他們要讓中國貧困的學生吃上好的月餅;萬家樂公司、櫻花衛櫥公司、得爾地板、鴻城房地產等企業也向學校提供了捐助;河北農大、石家莊經濟學院和石家莊市的中學生、各地婦聯組織和熱心人士向貧困生捐贈了6000多件衣物和數萬元錢款;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省電視臺主持人和省會一些著名演員到學校義務演出;當地駐軍為貧困生義務軍訓;民盟河北省委拿出5萬元錢對生活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提供一輛面包車用于下鄉宣傳,并派電影隊定期到學校免費放映電影;民革、民建、民進、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也積極參加到此項活動中來,100多位志愿者為學校義務工作,我們的教育扶貧行動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2.教育扶貧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這次教育扶貧行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家政中專的學生未到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搶聘一空。未經培訓的家政服務員每月工資僅400元左右,而東方家政學校的中專家政員實習期每月工資平均為780元,畢業后每月的平均工資在1000元以上。“知識就是財富”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二是一人上學帶動全家脫貧。河北臨城縣的陳利鵬同學、平鄉縣的蔡雪玲同學畢業后僅工作半年,每人就往家寄了5000元錢。這對于每年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的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三是學生畢業掙到錢后償還了學校一半學費,學校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經濟回報。家政公司在安排學生就業時,要向用戶收取10%的服務費;學校在市場運作的過程中,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我們在探索職業教育新途徑,開展教育扶貧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們要繼續堅持面向貧困地區開放、努力為貧困孩子創造學習和就業機會的辦學方針,立足河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爭取早日實現“萬人上學、萬人就業、萬戶脫貧奔小康”的奮斗目標!
|